搜索
查看: 5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定力不是“意幻成实”的必要条件,福德才是》

[复制链接]

1977

主题

400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2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8:5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定力不是“意幻成实”的必要条件,福德才是》:菜菜子:有些人说自己会观想,其实只是第六意识的想象,根本不是入定中的观想[呲牙]。吉祥果:有定力和没有定力不是观想成实的必要条件,定力只能决定观想效果的稳定程度,不能决定观想结果的成败。一切做功效果都是能量做功推动的,不管你是观想靠意业驾驭福报推动,还是直接身业耗能推动,必须是心力驾驭能量的模式才能有结果,而不是没有足够能量单纯靠心力定力就有结果,只要不忘记这句话,一般不会这些问题上犯错。没有福报,单纯靠定力观想不能改变世界,甚至不能改变自己命运,佛经中有明确的案例:大象戴璎珞,罗汉托空钵。如果定力观想可以解决现实问题,阿罗汉的定力够厉害的吧?为什么阿罗汉不能靠观想让自己钵盂不空呢?由此可见,定力和观想不是构建“意幻成真”的必要条件,福报才是!此外,《盂兰盆经》记载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目健连,其母在地狱,他也没有靠观想去救度,佛也不教他观想解决,释迦佛教给的是盂兰盆节供养十方僧,依靠供僧福力令其母超升,难道目健连的定力和观想能力不如我们?依据这些案例可以推知:有福力存在,观想也罢,定力也罢,都能借助福德力实现目标,没有福力,任何观想和定力都没有能量去做功推动结果。有些传法者对这些概念也是稀里糊涂。举例说明,打坐这件事,侧重增定力,而且跏趺坐本身是十方诸佛成道的共同坐姿,因此只要这么坐自动感通诸佛的加持,但这个功效是侧重资助定力的,不是侧重增益福报的,大礼拜才是侧重增福消业。有些传法者眼看弟子病重,不教大礼拜,反而教跏趺坐,本该依靠福德解决的问题,误导其用定力解决,最后耽误患者治疗。(吉祥果2022.10.28)




设想,如果定力是“意幻成实”的必要条件,那么请问西洋的“吸引力法则”,他们有个屁定力,人家只需要有福报,不是一样观想成实?你定力修那么高,没有福报你观想一个试试看?所以,抓住要害,不要听那些稀里糊涂的说教。我们这里不是说定力不重要,而是说它不是吸引力法则、意幻成实的必要条件。这些反反复复可以有多种依据可以证明。(吉祥果2022.10.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283

帖子

62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15
沙发
发表于 2022-10-28 19: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0-28 19:19 编辑

时诸苾刍见是事已咸皆有疑。白佛言世尊是大世主乔答弥。及五百苾刍尼等。曾作何业由彼业力。年百二十身无老相。如十六岁童女佛告诸苾刍。其大世主乔答弥五百苾刍尼等所作之业。汝等善听。彼由自业乃至果报还自受。
  汝等苾刍乃往古昔此贤劫中人寿二万岁时。有佛世尊。名曰迦摄波如来应正等觉。十号具足。出现于世。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时彼世尊化缘已尽。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时有国王名吉利枳。为供养彼如来舍利。起四宝塔纵广一踰缮那高半踰缮那。王有大妃及五百婇女。年既朽迈王便弃舍。自相谓曰。何故大王今于我等舍而不问。众共议曰。由年衰老是故不问。时有婇女作如是语。诸姊妹修行何业得不衰迈能令愿满。王妃答曰。若供养迦摄波佛舍利塔者。所愿皆遂。咸言极善。启王允许。即持种种末香涂香花鬘璎珞幢幡宝盖诸妙香馔。诣于塔所广设供养殷重赞叹。五轮敬礼右绕行道。长跪合掌发如是愿。以此供养无上福田所有善根。愿我生生乃至寿终身无老相。汝等苾刍其王大妃及五百婇女者。今大世主乔答弥及五百苾刍尼是。由此福力乃至今生百二十岁无有老相。犹如十六童女。汝等苾刍当知。皆是由自业力。广说如前。如是应学。《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
有福即能于思念间。虚空自然雨其衣服饮食珍宝。一切具足。随受快乐。------《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君四天下。为转轮王。巡行国界。见诸人民。垦地耕种。王问臣吏。此诸群生。欲作何等。便答王言。有形之类。由食得存。是以种谷。欲以济命。王立誓言。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自然。百味饮食。充饱一切。使无饥渴。作愿已竟。寻有饮食。王更出游。见诸人民。纺绩经织。王复问言。作此用为。诸人对曰。食已自然。无以严身。是故纺织用作服饰。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当有妙衣自然而出。赈给万民。使无穷乏。作愿已竟。应时诸树悉生种种异色妙服。一切人民。求得无尽。王更出游。见诸群黎。修治乐器。王因问之。作此何为。诸人报言。衣食既充。乏于音乐。所以治此。欲用自娱。王复立誓。若我有福应为王者。众妙乐器。当自然至。作愿适竟。应时诸树。若干种种伎乐。悬在其枝。若有须者。取而鼓之。音声和畅。其有闻者。无不欢预。王德至重。万善臻集。天雨七宝。遍诸国界。《贤愚因缘经》——顶生王缘品第六十四
▼▼▼
时福力王。为诸人众广说福事。开发心已。观察虚空。作是念言。快哉我今可能遍于王城内外。悉雨种种珍宝衣服。发是心时。忽有种种殊妙衣服。及悦意华诸妙珍宝。自天而降。悉皆充满王城内外。现是相时。人天胥悦。咸生惊异。悉起广大净信之心。俱发是言。快哉天子。有是福力。具大威德。复次其后诸小国王。闻是事已。咸起思念。彼王有大福力。具大名称。我今宜应往彼尊奉。由是诸王共会一处。各领四兵。所谓象马车步兵。众同诣福力王所。下车前进。肃恭伸拜。合掌白言。天子大福。具大名称。为大国王。威德特尊。我等今时故来亲奉。------《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复次福力太子。乃至后时。与彼四兄。出游园苑。而于中路。有无数千针口饿鬼。居山半腹。容貌羸瘦。其犹聚骨。遍身炽焰。鬼众围绕人所不见。唯福力太子。先睹其状。而彼饿鬼。合掌居前。白太子言。汝大福德。有大名称。是悲愍者。我等饥渴。苦恼所逼。愿今饷我。少分饮食。我等宿世。造悭吝因。故此生中。堕饿鬼界。无数千岁。不得水饮。况复于食而可见邪。时福力太子。仰瞻虚空。即起悲念。快哉我今若得天降少分饮食。当用饷此诸饿鬼众。是时忽然有多饮食。自天而降。福力太子。即以此食。饷诸饿鬼。彼饿鬼众。宿业力故。悉不能见。咸作是言。太子我昔闻汝是悲愍者。何故今时不以饮食饷于我等。太子告言。我以天降饮食。前授汝等。云何于今不取食邪。饿鬼白言。太子我等宿业力故。悉不能见。时福力太子。复起是念。愍哉悭吝。是不可爱。乃作是言。若诸福报。有大力能。以我如是。真实语故。令此饿鬼。得见饮食。一切随应。皆能取食。发是言已。彼诸饿鬼。悉能见食。即时各变。面相如人。福力太子。心生欢喜。遂以饮食。恣其所取。彼饿鬼众。既得食已。顿止饥渴。身力完具。壮实充盛。无丑恶形。乃于福力太子。各起清净欢喜之意。即时命终。皆得生于兜率天上。旋处空中。白太子言。太子我等得生兜率天上。皆由汝之威神建立。福力太子。闻此妙善语已。深大庆悦。------《福力太子因缘经》节选
▼▼▼
       修福受乐报 所欲皆自然
  超然生死流 上言至涅槃
  若人好为福 天神自然护
  所愿皆自然 众魔不得坏
  薄福多诸恼 福能消众患
  福德既牢强 速成坚固定
  生天受快乐 人中亦自在
  斯由功德故 所往皆自然
  因此福方便 永离生死苦
  得道至涅槃 不灭复不生------《佛说护身救命经》
▼▼▼

随喜福德者,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若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淫欲、饮食、战斗。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亦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诸人,咸共欣赴。修福之人,亦复如是。福德有二种乐因缘:世间、出世间。出世间者,诸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故名福德。是故有漏、无漏,通名福德。复次,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如是等种种福德,得正见故,随而欢喜。复次,菩萨自念:“我应与一切众生乐。”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欢喜。复次,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随喜。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于此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是故名随喜。持是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智度论》卷六十一



▼▼

时太子言。我今何用人间缯帛。为灌顶法系于我顶。若我应统正法王位。必有天妙缯帛而为系顶。乃至其后自然天降殊妙缯帛。为灌顶事统轮王位。即有七宝随时出现。所谓轮宝。象宝。马宝。摩尼珠宝。玉女宝。主藏神宝。主兵神宝。如是七宝皆悉具足及有千子最上色相。勇猛无畏能伏他军。《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
意中复念。欲升忉利。即与群众。蹈虚登上。时有五百仙人。住在须弥山腹。王之象马屎尿下落。污仙人身。诸仙相问。何缘有此。中有智者。告众人言。吾闻顶生王。欲上三十三天。必是象马失此不净。仙人忿恨。便结神咒。令顶生王及其人众。悉住不转。王复知之。即立誓愿。若我有福。斯诸仙人。悉皆当来承供所为。王德弘博。能有感致五百仙人。尽到王边。扶轮御马。共至天上。未至之顷。遥睹天城。名曰快见。其色皦白。高显殊特。此快见城。有千二百门。诸天惶怖。悉闭诸门。著三重铁关。------《贤愚因缘经》顶生王缘品第四十五


▼▼▼

龙即还池,声震雷动,暴风拔木,沙石如雨,云雾晦冥,军马惊骇。王乃归命三宝,请求加护,曰:“宿殖多福,得为人王,威慑强敌,统赡部洲,今为龙畜所屈,诚乃我之薄福也。愿诸福力,于今现前。”即于两肩起大烟焰,龙退风静,雾卷云开。王令军众人担一石,用填龙池。龙王还作婆罗门,重请王曰:“我是彼池龙王,惧威归命。惟王悲愍,赦其前过。王以含育,覆焘生灵,如何于我独加恶害?王若杀我,我之与王俱堕恶道,王有断命之罪,我怀怨仇之心。业报皎然,善恶明矣。”王遂与龙明设要契,后更有犯,必不相赦。龙曰:“我以恶业,受身为龙,龙性猛恶,不能自持,瞋心或起,当忘所制。王今更立伽蓝,不敢摧毁。每遣一人候望山岭,黑云若起,急击犍槌,我闻其声,恶心当息。”其王于是更修伽蓝,建窣堵波,候望云气,于今不绝。

------《大唐西域记

▼▼▼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行施、戒、忍,是为福德门;
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菩萨入福德门,除一切罪,所愿皆得;若不得愿者,以罪垢遮故。
入智慧门,则不厌生死,不乐涅槃,二事一故。《大智度论》


▼▼▼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不应如是依汝所说。我今方便教示汝等。当作如是。以偈说言。

  布施增长大福德  忍辱一切怨仇无
  善人弃舍于诸非  离欲自然得解脱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现世速得寂定心  然后证彼涅槃处

  尔时世尊略说此偈。教诸比丘。如是受食。咒愿法用。

——《佛本行集经》




▼▼▼


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火*霍]然大明莫不惊肃。国王臣民天龙鬼神无央数人。往到佛所稽首作礼白佛言。佛为世尊。三界无比道德已备。云何屈意洗此病瘦垢秽比丘。

佛告国王及众会者。如来所以出现于世。正为此穷厄无护者耳。供养病瘦沙门道士及诸贫穷孤独老人。其福无量所愿如意。譬五河流福来如是。功德渐满会当得道。

王白佛言。今此比丘宿有何罪困病积年疗治不差。

佛告王曰。往昔有王名曰恶行。治政严暴使一多力五百主令鞭人。五百假王威怒私作寒热。若欲鞭人责其价数。得物鞭轻不得鞭重。举国患之。有一贤者为人所诬。应当得鞭。报五百言。吾是佛弟子。素无罪过。为人所抂。愿小垂恕。五百闻是佛弟子。轻手过鞭无著身者。五百寿终堕地狱中。考掠万毒罪灭复出。堕畜生中恒被挝杖五百余世。罪毕为人常婴重病痛不离身。尔时国王者今调达是也。时五百者今此病比丘是也。时贤者者吾身是也。吾以前世为其所恕鞭不着身。是故世尊躬为洗之。人作善恶殃福随身。虽更生死不可得免。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挝杖良善  妄谗无罪  其殃十倍

 灾卒无赦  生受酷痛  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  失意恍忽  人所诬者

 或县官厄  财产耗尽  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  灾火焚烧  死入地狱

 如是为十 

时病比丘闻佛此偈及宿命事。自知本行克心自责。即于佛前所患除愈。身安意定即得罗汉道。贤提国王欢喜信解。寻受五戒为清信士。没命奉行得须陀洹道。


------《法句譬喻经》



▼▼▼
礼拜向三宝  供养散花香
释梵相拥护  万事皆吉祥
是人福力多 每每蒙神护
所求自如意  无不安隐度
必无他险难  名闻亦流布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

有三法应修应习多修习

能得三种乐所谓施戒修

修施感多财修戒得长寿

修慈悲喜舍当生清净天

世间有智人欲求殊胜乐

应修此三福定当得无疑

-----《本事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57

帖子

35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1
板凳
发表于 2022-10-28 19:2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2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地板
发表于 2022-10-29 16:55: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0
5#
发表于 2022-10-29 19:07: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吸引力法则只是一个助缘,福报是根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283

帖子

62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15
6#
发表于 2022-10-29 21:2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0-29 21:36 编辑

不宿植善根,未修福者,心常愦闹
==================
“善男子,复有十种难得人身。何等为十?不宿植善根,未修福者,心常愦闹,随恶知识,不畏后世,耽著贪欲、瞋恚、愚痴,颠狂失心,乃至邪见,是名十法难得人身。复有十法,无依止因缘犯根本罪,以破戒故坠于恶道。何等为十?无依止威仪,有依我法而出家者,内心不坏、修道坏,修道不坏、内心坏,有内心、修道俱坏,有戒坏、见不坏,有见坏、戒不坏,有戒、见俱坏,有内心修道戒、见俱不坏。若随恶知识,无依止威仪,虽遇善知识,而复愚痴犹如白羊,闻善法已不能受持,亦不为他分别演说,不识善不善,无依止威仪;众具无量而不知足,以是因缘心常散乱,是名无有依止威仪,为种种病之所苦恼,以是因缘修诸咒术。若有依止是十无威仪,犯根本重罪,而复战惧心怀惭愧,而不数数作诸恶行,如来为欲利益如是等故,是名污道。《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有福离欲自然,速得寂定心
===========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不应如是依汝所说。我今方便教示汝等。当作如是。以偈说言。

  布施增长大福德  忍辱一切怨仇无
  善人弃舍于诸非  离欲自然得解脱
  修福常得安隐乐  所求易办多种饶
  
现世速得寂定心 然后证彼涅槃处
  尔时世尊略说此偈。教诸比丘。如是受食。咒愿法用。
——《佛本行集经》




薄福多诸恼 
=======

修福受乐报 所欲皆自然
  超然生死流 上言至涅槃
  若人好为福 天神自然护
  所愿皆自然 众魔不得坏
 薄福多诸恼   福能消众患
  福德既牢强 速成坚固定
  生天受快乐 人中亦自在
  斯由功德故 所往皆自然
  因此福方便 永离生死苦
  得道至涅槃 不灭复不生------《佛说护身救命经》


忍秽修福事,烦重得轻安
===========
<<诸德福田经>>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同译

   佛告天帝及诸大众。听我所说。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近大道边。安施圊厕。国中人民。得轻安者。莫不感义。缘此功德。所生净洁。累劫行道。秽染不污。功祚大备。自致成佛。金体光耀。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我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登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无福者心乱
=========

  无福多于下族生 无福心乱人所恶
-------《福力太子因缘经》





及入末世,众生福薄,多诸衰恼,所有修学世间禅定,次转无有;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占察善恶业报经》






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
======================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常住定心需以净戒为基础而间接引发。净戒需以供养诸佛福德因缘而间接引发。(积累福业、清净持戒是修持禅定基础)
===========================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何等为十。
一者供养诸佛。
二者摄持正法。
三者修持净戒。
四者除疑离障。
五者多生欢喜。
六者多作观想。
七者常住定心。
八者生处清净。
九者常受化生。
十者得明利识。
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染。何以故。先由戒行清净。即能除疑离障。离疑障故多生欢喜。以心喜故多作观想。由观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处清净。处清净故常受化生。以化生故得明利识。识明利故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乃至百千无数生中宿命通事。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8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6
7#
发表于 2022-10-31 09:21:56 | 只看该作者
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11-12 10:18 , Processed in 0.1359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