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
===================
尔时天帝及八万诸天。闻是事已。甚大欢喜。不复忧虑福尽无常受恶趣报。伏自惟曰。行善功德。虽无苦报。然有生死。不免无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见人修福。心怀嫉妒。为作留难。忘失善道。令造恶业。恶业因缘。应受苦报。白野干曰。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所惑乱也。野干答曰。曾闻师说。发菩提心。修菩萨业。魔王波旬。不能沮坏。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慧明了故。常识宿命。识宿命故。不起恶业。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无生忍故。于道不退。远离生死。忧恼苦患。天帝白曰。修菩萨道。应行何法。野干答曰。曾闻师说。求佛道者。从元而起。先当广学诸法因缘。解因缘故。信心坚固。信根力故。能起精进。精进力故。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总摄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未曾有因缘经》
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
曰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
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挂碍。于六德中。事事懈废。
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
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佛说五苦章句经》
▼▼▼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占察善恶业报经》
福资粮圆满,生起智资粮;欲通佛智亦需佛福推助。
===================
世尊真实语 安住于实法
由彼真实故 护持于此经
大悲为甲胄 安住于大慈
由彼慈悲力 护持于此经
福资粮圆满 生起智资粮
由资粮满故 护持于此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
无福堕于聋哑中,无福愚钝多邪慧。-----《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尔时福力太子。熙怡瞻视具智慧者。而谓之言。如是如是。汝言真实。所有色相工巧精进。若无智慧。不能多获义利。故知智慧普能摄持诸如实果。仁者然。此智慧若无福力。诸有所作。亦不得成。是故实知。若人修福。多获义利。何以故。福是纯一果。福为光泽果。福为可意果。福是适悦果。如是福果。我不能尽说其功德。今为汝等。使开觉故。于福门中。说一少分。汝等善听。由有福故。能获色相。福具精进。福得吉祥。亦获大富福具智慧。福能歌咏正法功德。福具聪利。福游正道。福生上族。福得宿念。福具名称。福圆戒行。福能布施。福力常得诸根不坏。福常快乐有福常受智者所供。福完诸力。福常会遇善友知识。福力能作一切事业。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
▼▼▼
“弥勒!若有人于生死中,能发信心造佛形像,比未造时相去悬隔,亦复如是。当知此人在在所生净除业障,种种伎术无师自解。虽生人趣,得天六根;若生天中,超越众天。《大乘造像功德经》
“作佛形像,后世生第七梵天上,寿一劫,智慧无有能及者。《佛说作佛形像经》
▼▼▼
舍利弗,若有众生于佛塔庙施灯明者,得于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
一者、色身,
二者、资财,
三者、大善,
四者、智慧。舍利弗,若有众生于佛支提施灯明者,得如是等可乐之法。”——《佛说施灯功德经》
▼▼▼
一者、照世如灯;
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三者、得于天眼;
四者、于善、恶法得智能;
五者、除灭大闇;
六者、得智能明;
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
八者、具大福报;
九者、命终生天;
十者、速证涅槃。——《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
若善男子、善女人住于大乘,于佛塔庙施灯明已,彼世世中得于八种可乐胜法。何等为八?
一者、获胜肉眼,
二者、得于胜念无能测量,
三者、得于胜上达分天眼,
四者、为于满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
五者、得智满足证于涅槃,
六者、先所作善得无难处,
七者、所作善业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之眼,
八者、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彼善根,得转轮王所得轮宝,不为他障,其身端正,或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千眼,或为梵王善知梵事得大禅定。舍利弗,以其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种可乐胜法。——《佛说施灯功德经》
▼▼▼
住于大乘善男子、善女人,复得八种无量胜法:
一者、得于无量佛眼,
二者、得于无量如来神通,
三者、得于无量佛戒,
四者、得于无量如来三昧,
五者、得于无量如来智慧,
六者、得于无量如来解脱,
七者、得佛无量解脱知见,
八者、得入一切众生心所乐欲。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塔庙奉施灯明,能摄如是无量胜报。——《佛说施灯功德经》
▼▼▼
以此布施灯明善根,得于八种无量资粮。何等为八?
一者、得于无量正念资粮,
二者、得于无量大智资粮,
三者、得于无量信心资粮,
四者、得于无量精进资粮,
五者、得于无量大慧资粮,
六者、得于无量三昧资粮,
七者、得于无量辩才资粮,
八者、得于无量福德资粮。舍利弗,是名施灯八种资粮,亦复得于四无碍辩,乃至次第得一切种智。——《佛说施灯功德经》
▼▼▼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合掌恭敬。有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贵族广大。二妙色广大。三形相广大。四四事广大。五珍财广大。六美名广大。七信根广大。八忆念广大。九智慧广大。十艺业广大。如是长者。若复有人合掌恭敬如来之塔。获斯功德。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合掌礼拜。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
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圆满。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布施伞盖。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离热恼。二心不散乱。三作世间主。四艺业广大。五福德无量。六得转轮王。七身相圆满。八远离三涂。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伞盖施佛获如斯报。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以钟铃布施。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如是功德。布施钟铃所获胜报。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布施幢幡。有十功德。何等为十。一形容佣直长寿圆满。二世间殷重。三信根坚固。四孝养父母。五亲友眷属皆悉广大。六美名称赞。七色相端严。八见者欢喜。九富贵上族自在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幢幡获如斯报。《分别善恶报应经》
恶业多厚者若无忏悔之前行,修学禅定难得成就多获障碍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因戒生定
=======
▼▼▼
《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何等为十。
一者供养诸佛。
二者摄持正法。
三者修持净戒。
四者除疑离障。
五者多生欢喜。
六者多作观想。
七者常住定心。
八者生处清净。
九者常受化生。
十者得明利识。
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染。何以故。先由戒行清净。即能除疑离障。离疑障故多生欢喜。以心喜故多作观想。由观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处清净。处清净故常受化生。以化生故得明利识。识明利故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乃至百千无数生中宿命通事。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缘此功德。方得值佛,咨受法教,逮得应真。观圣者本生缘,明修行次第法。
=======================
《佛说诸德福田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大众无数围绕说法。尔时天帝释。与诸欲天子三万二千。各将营从。不可称数。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皆坐一面。尔时天帝。察众坐定。承佛神旨。从坐而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欲有所问。唯愿彰演。垂世轨则。佛告天帝。譬如冥室。不求灯火。焉有所见。善哉问矣。吾当为汝分别说之。天帝白佛。夫人种德。欲求景福。岂有良田果报无限。种丝发之德本。获无量之福乎。唯愿天尊。敷扬慧训。令此愚蒙福报无量。天尊叹曰。善哉天帝。开意所问。法无上矣。谛听善思。吾当具演令汝欢喜。天帝大众。受教而听。佛告天帝。众僧有五净德。名曰福田。供之得福。进可成佛。何谓为五。一者发心离俗。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适莫故。四者委弃躯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欲度人故。以此五德。名曰福田。为良为美。为无早丧。供之得福。难为喻矣。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毁形守志节 割爱无所亲
出家弘圣道 愿度一切人
五德超世务 名曰最福田
供养获永安 其福第一尊
佛告天帝。复有七法。广施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谓为七。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疗救众病。四者作牢坚船济度人民。五者安设桥梁过度羸弱。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饮。七者造作圊厕施便利处。是为七事得梵天福。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起塔立精舍 园果施清凉
病则医药救 桥船度人民
旷路作好井 渴乏得安身
所生食甘露 无病常康宁
造厕施清净 除秽致轻悦
后无便利患 莫见恶秽者
譬如五河流 昼夜无休息
此德亦如是 终得升梵天
于时座中有一比丘。名曰听聪。闻法欣悦。即从坐起。为佛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佛教真谛。洪润无量。所以者何。我念宿命无数世时。波罗奈国。为长者子。于大道边。作小精舍。床卧浆粮。供给众僧。行路顿乏。亦得止息。缘此功德。命终生天为天帝释。下生世间为转轮圣王。各三十六返。典领天人。足下生毛。蹑虚而游。九十一劫。食福自然。今值世尊。顾临众生。蠲我愚浊。安以净慧。生死栽枯。号曰真人。福报诚谛。其为然矣。尔时听聪。以偈颂曰。
唯念过去世 供养为轻微
蒙报历遐劫 余福值天师
净慧断生死 痴爱消无遗
佛恩流无穷 是故重自归
于是听聪。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波拘卢。即从座而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拘夷那竭国。为长者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大会说法。我往听经。闻法欢喜。持一药果。名阿梨勒。奉上众僧。缘此果报。命终生天。下生世间。恒处尊贵。端正雄杰。与众超绝。九十一劫。未曾疾病。余福值佛。光导痴冥。授我法药。逮得应真。力能移山。慧能消恶。善哉福报。为真谛矣。尔时波拘卢。以偈颂曰。
慈泽润枯槁 德勋济苦患
一果之善本 享福迄今存
佛垂真谛义 蒙教超出渊
圣众祐无极 稽首上福田
于时波拘卢。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须陀耶。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自唯念先世之时。生维耶离国。为小民家作子。时世无佛。众僧教化。我时持酪。入市欲卖。值遇众僧。大会讲法。过而立听。法言微妙。闻则欢悦。即举瓶酪。布施众僧。众僧咒愿。益怀欣踊。缘此福报。终生天上。下在世间。财富无限。九十一劫。豪贵尊荣。末后余愆。生于世间。母妊数月。得病命终。埋母冢中。月满乃生。冢中七年。饮死母乳。用自济活。微福值佛。开阐明法。超度死地。逮得应真。谛哉罪福。诚如佛教。尔时须陀耶。以偈颂曰。
前为小家子 卖酪以自存
欣踊施微薄 得离三苦患
虽罪冢中生 饮乳活七年
因缘得解脱 归命圣福田
于时须陀耶。礼已还坐。复有一比丘。名曰阿难。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世尊曰。我念宿命生罗阅只国。为庶民子。身生恶疮。治之不差。有亲友道人。来语我言。当浴众僧。取其浴水。以用洗疮。便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欢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洗浴众僧。以汁洗疮。寻蒙除愈。从此因缘。所生端正。金色晃昱。不受尘垢。九十一劫。常得净福僧祐广远。今得值佛。心垢消灭。逮得应真。阿难于佛前。以偈颂曰。
圣众为良医 救济苦恼患
洗浴施清净 疮愈蒙得安
所生常端正 殊异紫金颜
得润无崖限 归命良福田
于时阿难。礼已还坐。尔时座中有一比丘尼。名曰奈女。即从座起。整服作礼。长跪叉手。白佛言。我念先世。生波罗奈国。为贫女人。时世有佛。名曰迦叶。时与大众。围绕说法。我时在座。闻经欢喜。意欲布施。顾无所有。自惟贫贱。心用悲感。诣他园圃。乞求果蓏。当以施佛。时得一奈。大而香好。擎一盂水并奈一枚。奉迦叶佛及诸众僧。佛知至意。咒愿受之。分布水奈。一切周普。缘此福德。寿尽生天。得为天后。下生世间。不由胞胎。九十一劫。生奈华中。端正鲜好。常识宿命。今值世尊。开示道眼。尔时奈女。以偈颂曰。
三尊慈润普 慧度无男女
水果施弘报 缘得离众苦
在世生华中 上则为天后
自归圣众祐 福田最深厚
于是比丘尼奈女。礼已还坐。于是天帝即从座起。为佛作礼。白世尊曰。我先世时。生拘留大国。为长者子。青衣抱行入城游观。值遇众僧。街巷分卫。时见人民。施者甚多。即自念言。愿得财宝。布施众僧。不亦快乎。即解珠璎。布施众僧。同心咒愿。欢喜而去。从此因缘。寿终即生忉利天上。为天帝释。九十一劫。永离八难。于是天帝。以偈颂曰。
德高无过者 开福塞祸原
圣众神足力 童幼发欢喜
效众悦意施 迁神典二天
自归世最厚 世世愿奉尊
佛告天帝及诸大众。听我所说。宿命所行。昔我前世。于波罗奈国。在大道边。安施圊厕。国中人民。得轻安者。莫不感义。缘此功德。所生清洁。累劫修道。秽染不污。功祚大备。自致成佛。金体晃昱。尘水不着。食自消化。无便利之患。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忍秽修福事 我人所不污
造厕施便利 烦重得轻安
此德除贡高 因解生死缘
进发成佛道 空净巍巍尊
佛告天帝。九十六种道。佛道最尊。九十六种法。以佛法最真。九十六种僧。佛僧最正。所以者何。如来从阿僧祇劫。发愿诚谛。殒命积德。誓为众生。国财妻子。头目血肉。以用布施。无恋爱之心。心若虚空。无所不覆。六度四等。众善普备。德慧成满。乃得为佛。身色紫金。相好无比。去来现在。无不照达。三界尊天。莫能及者。言信德重。震动天地。其有众生。发一敬心于如来者。胜获大千世界之珍宝矣。说三十七品。十二部经。分别罪福。言皆至诚。开三乘教。各得奉行。闻者欢喜。乐作沙门。信佛行法。志尚清高。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者。舍世贪诤。导世间福。天人路通。众僧之由矣。是为最尊无上之道也。诸佛菩萨。缘觉应真皆从中出。教化一切。度脱群生。佛说是时。天帝释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计人得法眼净。于是阿难。长跪叉手。白世尊言。此名何经。云何奉行。佛告阿难。是经名曰诸德福田。常奉持之。明宣经道。莫令缺减。佛说经已。天帝释众。一切众会。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
佛告阿难。此牧羊人以恭敬之心。而以草盖用覆佛上。以此功德十三劫中。天上世间生尊贵处。常有自然七宝之盖而在其上。命终之后不堕三恶道中。竟十三劫出家为道。成辟支佛名阿耨婆达。《佛说菩萨本行经》
▼▼▼
法欲末时。我为贫人。无余方业躬行采薪。遥见大泽中有塔寺甚为巍巍。我时见之心用欣然踊跃难量。即便行往到其塔所。瞻睹所像欢喜作礼。见诸狐狼飞鸟走兽在中止宿。草木荆棘不净满中。迥绝无人无人行迹无供养者。而我睹见心用怆然。不晓知如来威神功德之法。但以欢喜诛伐草木。及于扫除不净尽去。扫塔已讫一心欢喜绕之八匝。叉手作礼而去。持此功德。寿终之后得生第十五光音天上。以众名宝用为宫殿光明晃昱。于诸天中特为巍巍不可计量。尽其天寿而复百返为转轮圣王。七宝自然典主四域。复毕其寿常生国王大姓长者家。财富无数颜容殊妙无有双比。人见欢喜莫不爱敬。欲行之时道路自净。虚空之中雨散众华用此恭敬生处自然。一阿僧祇九十劫中回流宛转。常生天上及与人中。尊荣豪贵封受自然不堕三涂。我忆此事大自雅奇。今我最后福愿毕满。遭值释师三界中雄。入于尊法便成沙门。六通清彻无不解达。诸欲永尽得成罗汉。无复恼热冷而无暖。其心清净获于大安。若有能于佛法及与众僧所作如毛发之善。所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极。《佛说菩萨本行经》
▼▼▼
佛告阿难。此婆罗门以清净心一偈叹佛。从是以后十三劫中。天上人中封受自然。常得端正言辞辩慧人所赞叹。不堕三涂八难之处。却后皆当成辟支佛。名曰欢悦。《佛说菩萨本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