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11-3 22:52 编辑
罪、福、因缘之事虽避亦不可得脱,不能得自在。
=================================
昔佛在舍卫国精舍之中。为诸天人说法。时国王第二儿名曰琉璃。其年二十将从官属退其父王。伐兄太子自禅为王。有一恶名曰耶利。白琉璃王王本为皇子。时至舍夷国外家舍。看到佛精舍中。为诸释种子所呵。骂詈无有好丑。尔时见敕若我为王。便启此事。今时已到。兵马兴盛宜当报怨。即敕严驾引率兵马。往伐舍夷国。佛有第二弟子名摩诃目揵连。见琉璃王引率兵士伐舍夷国以报宿怨。今当伐杀四辈弟子。念其可怜便往到佛所。白佛言。今琉璃王攻舍夷国。我念中人当遭辛苦。我欲以四方便救舍夷国人一者举舍夷国人着虚空中。二者举舍夷国人着大海中。三者举舍夷国人着两铁围山间。四者举舍夷国人着他方大国中央。令琉璃王不知其处。佛告目连虽知卿有是智德能。安处舍夷国人。万物众生有七不可避。何谓为七。一者生。二者老。三者病。四者死。五者罪。六者福。七者因缘。此七事意虽欲避不能得自在。如卿威神可得作此。宿对罪负不可得离。于是目连礼已便去自以私意取舍夷国人知识檀越四五千人。盛着钵中举着虚空星宿之际。琉璃王伐舍夷国。杀三亿人已引军还国。于是目连往到佛所为佛作礼自贡高曰。琉璃王伐舍夷国。弟子承佛威神。救舍夷国人四五千人。今在虚空皆尽得脱。佛告目连卿为往看钵中人不也。曰未往视之。佛言卿先往视钵中人众。目连以道力下钵见中人皆死尽。于是目连怅然悲泣愍其幸苦。还白佛言。钵中人者今皆死尽。道德神力不能免彼宿对之罪。佛告目连。有此七事。佛及众圣神仙道士。隐形散体皆不能免此七事。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隐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恶
佛说是时座上无央数人。闻佛说无常法。皆共悲哀念对难免。欣然得道逮须陀洹证。《法句譬喻经》
目连今堪任使流离王及四部兵,掷著他方世界。亦不可得避释种业熟受报(虽掷著他方世界亦不可疏解、得避业力受报)
====================
《增一阿含经》:
“是时,大目揵连闻流离王往征释种,闻已,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目连白世尊言:“今日流离王集四种兵往攻释种,我今堪任使流离王及四部兵,掷著他方世界。”
世尊告曰:“汝岂能取释种宿缘,著他方世界乎?”
时,目连白佛言:“实不堪任使宿命缘,著他方世界。”
尔时,世尊语目连曰:“汝还就坐。”
目连复白佛言:“我今堪任移此迦毗罗越,著虚空中。”
世尊告曰:“汝今堪能移释种宿缘著虚空中乎?”
目连报曰:“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惟愿听许以铁笼疏覆迦毗罗越城上。”
世尊告曰:“云何,目连,能以铁笼疏覆宿缘乎?”
目连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目连:“汝今还就本位,释种今日宿缘已熟,今当受报。”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欲使空为地,复使地为空,
本缘之所系,此缘不腐败。””
目连神力可超蹈须弥山,亦不可得避嗔骂其父罪报(虽相隔天南海北亦不可疏解、得避业力受报)
====================
佛语目连:“汝对欲至。”目连言:“我有神力超蹈须弥山,对若东来我便向西,若北来我当趣南,那得我耶?”佛语目连:“罪福自然,不可得避。”远飞不息乃堕山中。时有车辐老公,目连正堕其前,形状似鬼,老公谓是恶物,举车辐打之,即折其身。目连被痛甚羞懊恼,尽忘本识。佛哀念之授其威神。尔乃得自思惟,还复本形。是硑车辐老公,目连前世时父。目连与父诤,目连意中念言:“挝杀此公骨折快也!”是以得此罪殃。慎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处世,不可不慎心口而孝养父母也。
------《众经撰杂譬喻经》
冤亲债主循业复仇佛经依据、案例
======================国中多有盗贼。水火灾异。变生毒气。流布疾病纵横。悉是海中龙神鬼王之所为也。故得此毒重病忧恼。此诸鬼神龙者。皆是世人所为。
射猎屠杀鱼网。中毒死者。其魂神或堕海中为龙。或为有力太神化生之类。皆知宿命。忿怒宿怨。因作雾露吐恶毒气。雨其国中。其时人民。或中毒死者。或但得病者。有相涂污者。皆由世人所作。不仁残杀物命。展转相怨。手自杀者。中毒即死。助其喜者。皆更困病。或相涂污不相涂污者。皆由食肉。有相分者。不相分者。
听聪之士。觉知杀罪追人不置。以己度彼。正等无异。如此奉行。
佛之弘道。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福自归身。
若彼杀家。以肉与己。慎莫食之。不食之者。虽处恶世。盗贼灾变。毒气之时。虽处其中。不相涂染其帝王人民。富有盈谷。
孤独鳏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笃。无以自济。当给医药。糜粥消息。令其得愈。命不横尽。
当明此人宿命行恶。不信三尊。背真向伪。悭贪所致。罪福分明。慎莫为恶。
亦当慈心。以佛经法。教训愚痴。令持经道。若活一人。使病得愈。示之善道。令持五戒。终身清洁。与侍佛身。其福正等。是谓三事也。
------《阿难四事经》 节选
▼▼▼
“维耶离国中所以遭此疫毒病者,是其国人多杀群生,无有慈心,以杀猎为业,是诸麞鹿麋尘禽兽熊罴之属,有智能者,作是誓愿:愿我来世堕鬼神中,愿为鬼殃衔火烧人,有犯触我者若杀若缚,强取我者我当放火,烧其山野及所居村舍,于我有怨悉令被害,令诸众生不得藏匿。是故阿难,当化导一切,令其慈仁,勿杀群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于十善,若能如此,可得至道。”
佛又告阿难:“其世间人遭诸火殃,或烧一家乃至五三十家,或烧一里乃至五三十里,或烧百里乃至五三百里,或烧千里乃至五千万里,如此因缘不可称数。与此众生有业缘者,必为火殃之所烧害,是故不得避藏得脱。以是因缘勿行杀猎,化行十善可得至道。” ▼▼▼ 佛又告阿难:“此国中人又网水中鼋鼍鱼鳖,杂类众生不可称数,而噉食之以为美饍。诸众生等有智能者,各各怀忿:愿我后世堕大海中,作毒蛟龙吐种种毒气犹如云雾,以害维耶离国中人民。食我肉者使病不死,萎黄困笃从死得生,杀我命者毒着便死。我今先叙彼诸因缘,然后请召五方诸大龙王。勅语之曰:莫令诸小毒龙害于人民,各使摄毒还其处所,解于罪福摄取恶毒,不复为害令一切人民,得离病恼无复厄难,拔度生死得涅盘道。”
------《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节选
▼▼▼
舍利弗目连。共将五百弟子。经旷野中过。力士知之。请二尊者并五百弟子。安置止宿。供给衣食。过三日后。国中人民。聚集作会。饮酒过醉。详共围绕大力士舍。以火焚烧。力士问言。何故如是。众人答曰。妇女初嫁。都经由汝。我等是人。不忍此事。故来烧汝。力士答言。我先不肯。汝等强尔。诸人不听。便烧使死。垂欲命终。发誓愿言。持我供养舍利弗目连功德因缘。生此旷野中。作大力鬼神。灭诸人等。作是语已。其命即断。便于旷野。作化生鬼。放大毒气。多杀人众。
-----《杂宝藏经》卷八
▼▼▼
昔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国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国千里外。由来无人不熟五谷,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谷大熟,四方诸国有饥寒者,皆来至此山中,数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来者给与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诸长宿年共议:“国之无君犹身之无首。”相将至大臣所,举大臣为国王。大臣答长老曰:“若以我为王者,当如诸国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将士,上下朝直发女阗宫,租税谷帛当如民法。”诸国老曰:“唯然奉命一随王法。”即立为王,处置群臣文武上下,发调人民筑城作舍,宫殿楼观,民被苦毒不复堪谐,皆发想念欲谋图王。诸奸臣辈将王出猎,去城三四十里,于旷野泽中,牵王欲杀。王问左右:“何缘杀我?”答曰:“民慕丰乐奉王以礼,民困思乱破家图国。”王告之言:“卿等自为非我本造,枉杀我者神祇知之。听我发一愿,死不有恨。”即愿曰:“我本开荒出谷养民,来者皆活,富乐无极,自共举我立为国王,依案诸国自共作此,今反杀我。我实无恶于此人民,若我死者,愿作罗刹,还入故身中,当报此怨。”于是绞杀弃尸而去。三日之后,王神即作罗刹还入故身中,自名阿罗婆,即起入宫绞杀新王,并及后宫婇女左右奸臣,即皆杀之。罗刹瞋恚出宫,尽欲杀人。
-----《法句譬喻經》卷四
▼▼▼
“冤亲债主”夺命的经论依据: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三
(畜生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傍生趣亦有生处得智能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置儿一处作余事业。时有一狼持其儿去。傍人为逐语彼狼言。汝今何缘将他儿去。狼遂报曰。其母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子。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子。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傍人便告彼儿母曰。汝若惜子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狼观女意都不舍怨。但恐害儿妄言已舍。遂害其子舍之而去。问傍生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彼亦现起工巧处心故。彼异熟生心意识亦有故。非如地狱决定不受善异熟果。
(鬼神之冤亲债主夺命杀人):
鬼趣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云何知然。昔有女人。为鬼所魅羸瘦将死。咒师问鬼汝今何为恼此女人。鬼便报言。此女过去五百生中常害我命。我亦过去五百生中常害彼命。怨怨相报于今未息。彼若能舍我亦舍之。咒师因报彼女人曰。汝若惜命当舍怨心。女人报言我已舍矣。鬼观女意都不舍怨。恐命不全妄言已舍。遂断其命舍之而去。问鬼趣何时知他心等。答初中后位皆悉能知。问彼住何心知他心等。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知。问为住意识。为住五识知他心等。答唯住意识。问为住威仪路心。为住工巧处心。为住异熟生心知他心等。答三种皆能知。如傍生趣说。
▼▼▼
又念过去阿僧祇劫。释提桓因处忉利宫。以于过去食肉余习。变身为鹰而逐于鸽。我时作王名曰尸毗。愍念其鸽。枰身割肉代鸽偿命。尸毗王者我身是也。后当作王名曰闻月。其时帝释化为鹰者。后当作王师子素驮。释试我故尚生恶道。况余众生无惭专杀。食啖血肉无止足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若生人间专杀嗜肉。死堕阿鼻无时暂息。若人能断一生食肉。乃至成佛无由再食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是为十。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十善业道经》 ▼▼▼ 《思惟略要法》鸠摩罗什译
四无量观法
求佛道者。当先行四无量心。其心无量。功德亦无量。于一切众生中凡有三分。一者、父母亲里。善知识等。二者、怨贼嫌人。常欲恼害者。三者、中人。不亲不怨。行者于此三品人中。慈心视之。当如亲里。老者如父母。中年如兄弟。少年如儿子。常应修集如是慈心。
人之为怨。以有恶缘。恶因缘尽。还复成亲。怨亲无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后世成亲。瞋憎之心。自失大利。破忍辱福。失慈心业。障佛道因缘。是故不应瞋憎。
怨贼应当视之如其亲里。所以者何。是怨贼令我得佛道因缘。若使怨贼无恶于我。我无所忍。是则为我善知识也。令我得成忍辱波罗蜜。
怨贼之中得是慈已。于十方众生慈心爱念。普遍世界。见诸众生无常变异。有老病死。众苦逼切。蜎蜚蠕动。皆无安者。而起悲心。若见众生得今世乐及后世乐。得生天乐。贤圣道乐而起喜心。不见众生有苦乐事。不忧不喜。以慧自御。但缘众生而起舍心。是名四无量心。于十方众生慈心遍满故名为无量。
行者常应修集是心。若或时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于身上。即应急却。若心驰散入于五欲及为五盖所覆。当以精进智慧之力强摄之还。修习慈心。常念众生令得佛乐。习之不息。便得离五欲。除五盖。入初禅。得初禅相者。喜乐遍身。诸善法中生欢喜乐。见有种种微妙之色。是名入佛道初门禅定福德因缘也。
得是四无量心已。于一切众生忍辱不瞋。是名众生忍。得众生忍已易得法忍。法忍者。所谓诸法不生不灭。毕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是名无生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当得作佛。行者应当如是修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