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9-13 21:55 编辑
贤者说法有福德,即:长寿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
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福德。
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饶财多宝。是为二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
其人所生即名誉远闻。是为四福德。
其人所生即聪明大智。是为五福德。
何因贤者说法得长寿。用前世说法时。上语亦善中语亦善下语亦善。其义备足。归寂无为。好杀之人闻法即止不杀。用是故得长寿。
何因说法之人。得大富饶财多宝。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盗窃之人闻经即止不盗便能施与。用是故得大富。
何因说法之人得端正无比。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和气安之。即颜色悦自生光泽。用是故得端正。
何因说法之人。得名誉远闻。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敬佛敬法敬比丘僧。用是故得名闻。
何因说法之人得聪明大智。用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其义备悉归寂无为。令闻法者晓了妙慧。用是故得聪明大智。
是为五法说经者得福也。诸比丘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
“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
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
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
众生闻法,慈心不杀,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寿命长。
众生闻法,不盗他财,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多饶财宝。
众生闻已,开心乐施,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大力。
众生闻法,断诸放逸,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身得安乐。
众生闻法,断除痴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无碍辩。
众生闻法,生信无疑,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信心明了;
戒、施、闻、慧,亦复如是。是故法施胜于财施。
------《优婆塞菩萨戒经》卷五--杂品之余
布施正法,即除却众生无量劫生死病苦,乃为广大菩提行,则感通十方诸佛功德力相依助。
==================================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维摩诘所说经》
▼▼▼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
(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
(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
(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
(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
(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发觉净心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五)生觉悟心。
(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
(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十八)多诸快乐。
(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未生辩才而能得生。(二)已生辩才终不忘失。(三)常勤修习得陀罗尼。(四)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五)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六)得身口意清净律仪。(七)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八)于命终时心得欢喜。(九)显扬正法摧伏异论。(十)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十一)诸根成就。 (十二)无能映蔽。(十三)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十四)得奢摩他。(十五)毗婆舍那。
(十六)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十七)发起精进。(十八)普护正法。(十九)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二十)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善男子!若有菩萨了了得见无量世界所有诸佛,见已即以上妙七宝满是世界,持用奉献诸佛世尊,是人福德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如是功德难以喻说。”
“善男子!不如有人拥护正法为怜愍故,受持读诵解说是经。何以故?法施之施胜于食施。夫食施者即是世施,法施之施是出世施。
“善男子!若人能护佛正法者,即为四摄。何等为四?一、为佛摄;二、为天摄;三、为福摄;四、为智摄。
“佛摄众生,复有四事:一者、常得亲近诸佛;二者、诸魔不得其便;三者、获得无尽陀罗尼;四者、得住不退转地。
“天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说法之处诸天清净;二者、说法之时众乐受听;三者、终不为他因缘所害;四者、不信者信。
“福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庄严于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者、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三者、庄严佛土;四者、庄严种姓,所谓释梵转轮圣王。
“智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知众生根如意说法;二者、知众生病苦随病施药;三者、得大神通游诸佛土;四者、了了通达法界。
“善男子!若欲获得如是功德,应当勤心护持正法。”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若能护法生怜愍, 受持是经及广说,
我说千分中一分, 犹如大海取一渧。
知恩念恩念如来, 是人可信付法藏,
供养无量十方佛, 如是则能护佛法。
虽施无量国珍宝, 不如至心诵一偈,
法施最妙胜食施, 是故智者应护法。
十方诸佛天龙神, 功德智慧所摄取,
庄严修行诸相好, 是人皆由护正法。
常遇诸佛善知识, 常闻无上真实道,
速得无量陀罗尼, 是人皆由护正法。
身口意戒得清净, 具大神通游诸国,
不退菩提具六度, 是人皆由护正法。
世界微尘可说尽, 护法功德不可量,
欲得不可宣说知, 应当坚心护正法。”——《大方等大集经》
▼▼▼
阿利陀已受戒。作礼白佛言。我等官属七百鬼神护四辈弟子。在所国土城邑聚落。奉法之处我当佐助。令无伺求得其便也。--《佛说大灌顶神咒经》
▼▼▼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化世间故。诸天善神及护世王,常来加护守王宫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 ▼▼▼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佛正法能护持 当得种种善称赞
彼称赞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诸佛恩能报者 诸佛付托持法藏
诸佛正法能护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照明观佛刹 妙宝供养诸世尊
诸佛正法护持时 比前福蕴此最胜
虽以世财供养佛 不能解脱世间行
出世胜法若求时 智者出离世间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即得诸佛所摄受
诸天龙等亦摄持 福摄智摄皆获得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念慧行悉具足
广大胜慧普遍知 智者拔除烦恼种
诸佛正法护持者 非彼诸魔伺得便
恶作疑惑悉蠲除 彼无诸障亦无缚
诸佛正法护持者 所生刹土不空过
一切生中见佛身 见已即得心清净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得宿命大智法
出家善利数能成 所修真实清净行
诸佛正法护持者 戒闻胜生诸梵行
得五智通妙轻安 禅定解脱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趣入甚深诸法中
佛境界空无所疑 信解众生无我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获无碍解捷利慧
得无碍言无畏门 破诸众生疑惑网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大总持胜善利
不能听受百劫中 由具辩才悉无碍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诸智者常称赞
天阿修罗等悦心 诸佛赞护如佛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帝释梵王得非难
及彼人中转轮王 乃至菩提胜妙乐
诸佛正法护持者 具三十二殊妙相
大智圆成无坏身 一切观者无厌足
诸佛正法护持者 得善知识亦非难
彼为宣明法印门 听受无尽正法藏
诸佛正法护持者 身语心业皆清净
戒定慧净亦复然 得解脱智善清净
诸佛正法护持者 常不舍离菩提心
波罗蜜行不弃捐 而能普摄多善法
诸佛正法护持者 若广称赞彼功德
正使住寿一劫中 亦不能说其边际《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自我救赎力:若意迷惑,造起恶业。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
=====================
天帝问曰。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愿说之。野干答曰。宣传正化。能令众生知死有生。作善获福。为恶受殃。修道得道。缘是功德。转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识宿命。若生天上。为诸天师。若生世间。为金轮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若为人王。治以正法。常识宿命。识宿命故。心不放逸。人居尊宠。受五欲乐。多有魔事。来相沮坏。令人意惑。造起恶业。虽复失行。受恶报时。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乐。智慧光明。渐渐增长。成菩萨行。至无生忍。是故佛说。教化之功。其福无量。天帝喜曰。善哉善哉。诚如尊教。我等诸天。今日始知财施法施功德因缘差别之相。其财施者。譬如寸灯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光照四天下。随所行处。能除闇冥。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和上今者。亦复如是。本修习故。智慧明了。复以慧明。除众生闇。《未曾有因缘经》
法布施者劝令他方众生作何行业,法布施者有相应业增长。
=========================================
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六者恼乱贤圣。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十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劝令他人作何行业促就自我相应业集
==========================
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佛说业报差别经》
法布施对治冤债:不为冤家伺求其便。终不为他因缘所害
==================
▼▼▼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而为说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忆念,(2)得胜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强志力,
(5)得多智慧, (6)觉悟出世般若波罗蜜,
(7)当得少欲, (8)当灭嗔恚,
(9)当灭愚痴, (10)一切诸魔不得其便,
(11)诸佛护念,(12)非人守护,
(13)诸天与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亲友无人能坏,(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无所畏,(18)凡有行处恒常欢喜,
(19)智者赞叹,(20)所行法施恒为他念。
弥勒,是为法施不求果报得二十功德,弃舍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无所希望,饶益为首常行法施。
“复次,弥勒,菩萨复有二十种功德不求果报,菩萨为他行法施时,不著利养名闻,饶益为首数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
(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
(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
(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
(14)具大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难行精进不减,
(18)守护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转地,(20)一切行中得随顺住。
弥勒,是名复有二十种功德,菩萨法施不求果报,不著利养及与名闻衣服饮食,饶益为先数行法施。
-----《发觉净心经》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正念成就。(二)智慧具足。(三)有坚持力。(四)住清净行。(五)生觉悟心。
(六)得出世智。(七)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八)少于贪欲。(九)无有嗔恚。(十)亦不愚痴。
(十一)诸佛世尊之所忆念。(十二)非人守护。(十三)无量诸天加其威德。(十四)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十五)有所言说人必信受。(十六)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十七)得无所畏。(十八)多诸快乐。
(十九)为诸智人之所称叹。(二十)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一)未生辩才而能得生。(二)已生辩才终不忘失。(三)常勤修习得陀罗尼。(四)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五)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六)得身口意清净律仪。(七)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八)于命终时心得欢喜。(九)显扬正法摧伏异论。(十)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十一)诸根成就。 (十二)无能映蔽。(十三)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十四)得奢摩他。(十五)毗婆舍那。
(十六)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十七)发起精进。(十八)普护正法。(十九)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二十)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
“善男子!若有菩萨了了得见无量世界所有诸佛,见已即以上妙七宝满是世界,持用奉献诸佛世尊,是人福德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如是功德难以喻说。”
“善男子!不如有人拥护正法为怜愍故,受持读诵解说是经。何以故?法施之施胜于食施。夫食施者即是世施,法施之施是出世施。
“善男子!若人能护佛正法者,即为四摄。何等为四?一、为佛摄;二、为天摄;三、为福摄;四、为智摄。
“佛摄众生,复有四事:一者、常得亲近诸佛;二者、诸魔不得其便;三者、获得无尽陀罗尼;四者、得住不退转地。
“天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说法之处诸天清净;二者、说法之时众乐受听;三者、终不为他因缘所害;四者、不信者信。
“福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庄严于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二者、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三者、庄严佛土;四者、庄严种姓,所谓释梵转轮圣王。
“智摄众生亦有四事:一者、知众生根如意说法;二者、知众生病苦随病施药;三者、得大神通游诸佛土;四者、了了通达法界。
“善男子!若欲获得如是功德,应当勤心护持正法。”
——《大方等大集经》
人王令修十善。则感自我福善增长。故以善法布施教化众生,即摄取所教化众生所行善业功德福。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如是人王令修十善。名福德主。若不令修名非福主。所以者何。若王国内一人修善。其所作福皆为七分。造善之人得其五分。于彼国王常获二分。善因王修同福利故。造十恶业亦复如是。同其事故。
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于九十劫受天人报。
========================
《大乘显识经卷上》云:
“尔时于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名曰法髻。多亏戒行。然善讲说修多罗阿毗达摩毗奈耶等。三藏深教咸悉明达。
常为众生宣畅敷演。法施不绝美音深重。正直高亮剖析明辩。听者欢喜闻所说法思惟修行。脱恶趣者其数无量。
阿难。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于九十劫受天人报。”
法布施救济众生无有量。非一日一世而可较比。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云: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法施者有三种事胜于财施。云何为三。
一财施者而有竭尽。法施增长则无有尽。以是校量胜于财施。
二受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
三财施者能施获益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财施。由行法施名称远闻。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缘先说法施。”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云:
“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愿说之。开化盲冥。野干答曰。布施饮食。济一日之命。施珍宝物。济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缚因缘。说法教化。名为法施。能令众生出世间道。
出世间道者。凡有三种。一者罗汉。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
此三乘人。皆从闻法。如说修行。有诸众生。免三恶道。受人天福乐。皆由闻法。是故佛说。以法布施。功德无量。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
“由其法施,有五胜利故。云何为五?即:
(一) 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 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 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 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 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