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0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斋资禅则禅益,无斋资禅则禅疾

[复制链接]

1785

主题

3634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0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14:3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些禅者,一坐下来七八个小时,甚至功夫好的,一坐一月数月。据《虚云和尚自述年谱》记载,当年虚老在我们陕西终南山,煮土豆准备午饭,土豆下锅开始煮。虚老为了等土豆熟,就试图打坐等待。结果这一禅出定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锅中土豆已经发霉变质。修禅者最好打坐,而禅坐之功偏资定慧,于福德非侧重。然若禅坐者每晨朝时,先自誓八关斋戒,而后一日一日禅坐,如是兼得斋福与定慧,何乐不为?!退而言之,纵禅坐不得三昧,而斋戒之福不失,终于日日精进,不空耗禅时。有智之士宜从之。况斋中诸圣所护,斋福相资,更易入定,不易著魔,禅门见此胜利,岂可不视也!吉祥鉴曰:(一)、以斋养禅,斋本属戒,戒定生慧,般若可致;无斋戒基,定慧无根,则禅益少。故禅者依斋,如舟顺风水,大增益也。(二)、又《阿含》曰:由福成佛道。《福力太子因缘经》曰:福具智慧。可知行者无福,唯依空坐,难得佛智。故以斋福佑,兼资禅功,福慧双融,此正道也。一类行者枯坐无功,皆因业力未净,及福德未备。故禅门不借斋福之资,如贫人持金宝而不见,虽名高天下,亦甚可怜悯。(吉祥果0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32

帖子

179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98
沙发
发表于 2022-4-15 15:16: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果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8
板凳
发表于 2022-4-15 16:02: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十方诸佛菩萨,甚幸能值遇果师兄之宏慧法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1

帖子

7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5
地板
发表于 2022-4-15 16:59: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果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3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5
5#
发表于 2022-4-15 17:1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xm9 于 2022-4-19 10:56 编辑

《阿含》曰:由福成佛道。《福力太子因缘经》曰:福具智慧。未证空性不说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56

帖子

7189

积分

论坛元老

念佛、拜佛、成佛

Rank: 8Rank: 8

积分
7189
6#
发表于 2022-4-15 19:06:1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有些人看不起我博客经常讲一些造像、造塔、供佛、修庙之类的说辞,认为我总是在劝大家修福,而不劝大家修禅定智慧解脱之道,也不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讲空性,认为我所讲的东西很粗浅。其实,如果你真的理解我的做法,你就应该知道,我整个这一套倡导,是连行者们未来结缘本尊往生净土、现世修福延寿增财改运、未来速证菩提的世出世间之缘起,都自然而然全部成办了。只是因为你读经太少,所以,总觉得别人在搞世间法,只有你们满嘴空性的才是行大道,这就是想当然了。
空性这东西,距离绝大多数普通的修行人,太遥远了,我此生也只是希望利益好绝大多数普通的修行人,没想过帮助人人证悟空性。我只要能借助弘扬的这些方便,踏踏实实让大家在世的时候活得好一点,尽此一报身,再踏踏实实把大家送去净土,我就已经很幸福了。佛教中,太过好高骛远的东西,以及当下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实证的境界,我从来不轻谈。有些东西,别人已经谈很多了,我就不谈了。我就谈一点别人谈得少的,或者别人搞错有误会的,或者别人忽视的一些部分,我来做这些工作。
——吉祥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58

帖子

55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92
7#
发表于 2022-4-16 14:54: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2-4-16 15:01 编辑

戒波罗蜜乃为禅波罗蜜引发依故。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
==================
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着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
---《佛说像法决疑经》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常住定心需以净戒为基础而间接引发。净戒需以供养诸佛福德因缘而间接引发。
===========================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宿命通。何等为十。
一者供养诸佛。
二者摄持正法。
三者修持净戒。
四者除疑离障。
五者多生欢喜。
六者多作观想。
七者常住定心。
八者生处清净。
九者常受化生。
十者得明利识。
善男子。菩萨由广供养佛故。即能尊重正法。以重法故。乃于持法人所。以彼因缘。能于正法受持读诵。以所得法广为他说。由是不惜身命。勤行修习受持正法。复能修持净戒。戒有三种谓身语心。由其三业戒清净故。即能除疑离诸障染。何以故。先由戒行清净。即能除疑离障。离疑障故多生欢喜。以心喜故多作观想。由观想故常住定心。心住定故生处清净。处清净故常受化生。以化生故得明利识。识明利故能知一生二生三四五生。若十二十乃至百千无数生中宿命通事。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宿命通。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设使先成,寻还退失;
================
“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
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
若恶业多厚者,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忏悔能得四禅乐
===========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  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  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  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正法衰薄,众生福薄,多诸衰恼,所有修学世间禅定,次转无有;故福德资粮助益禅定成就。
==================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占察善恶业报经》





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乐著色声香味触法,则不能得成就禅定。
==================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一者、乐著事业;二者、乐著谈论;三者、乐著睡眠;四者、乐著营求;五者、乐著艳色;六者、乐著妙声;七者、乐著芬香;八者、乐著美味;九者、乐著细触;十者、乐著寻伺。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若不能成诸三摩地,虽集所余诸善法聚而有是事,追求受用信施因缘,发起恶心心所有法,于诸国王、大臣等所犯诸过罪,或被呵骂,或被捶打,或被断截肢节手足;由是因缘,或成重病,长时受苦,或疾命终,于三恶趣随生一所,乃至或生无间地狱,如嗢达洛迦、阿逻荼底、沙瞿波理迦、提婆达多。如是等类退失静虑,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9-7 18:55 , Processed in 0.1479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