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0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菩萨不涉于危难之中

[复制链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9: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菩萨不涉于危难之中

《论语》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孟子•尽心章句》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梵网经菩萨戒》有“故入难处戒”,其中规定:“若行头陀时莫入难处,若恶国界若恶国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师子虎狼水火风难及以劫贼道路毒蛇,一切难处悉不得入。头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时,是诸难处皆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轻垢罪。”《优婆塞戒经》也说:“若优婆塞受持戒已,险难之处无伴独行,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或许诸行者疑惑:菩萨利益众生,行大无畏,甚至释迦菩萨,往昔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怎么可以见到危难就躲避呢?莲池大师之《发隐》对此解释称:“问:’菩萨同流九界,乃至入地狱度众生,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也。今见难而避,则何以异于二乘凡夫耶?’答:‘初心菩萨忍力未充,涉险投危徒死何补。俟彼智舟坚密,仍堪苦海游行。但其有利众生,必不避难苟免。’”意思不是阻碍菩萨为了无意义的事情,涉险而危及生命,而是限制毫无意义的浪费生命。由此观之,孔子、孟子与佛陀,对于毫无意义的人生危险,都是不建议君子或菩萨陷入的。当然,你主动发心决定了,要为众生牺牲自己,比如效仿佛陀舍身饲虎,或者下水救落水儿童,或者当消防员救火,或者介入因果牺牲自己健康和寿命,处处面临危险,这是值得鼓励的,这和本文所讲是两回事!(吉祥果2021.1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48

帖子

3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0
沙发
发表于 2021-10-22 19:5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1-10-22 20:15 编辑

大正藏第 02 册 No. 0150B 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者为可避不避。如是为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一、不应饭者,名为不可意饭,亦为以饱腹不停调。

  “二、不量饭者,名为不知节度多饭过足。

  “三、不习饭者,名为不知时冬夏,为至他国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饭,食未习故。

  “四、不出生者,名为饭物未消,复上饭,不服药吐下,不时消。

  “五、为止熟者,名为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啑下风来时制。

  “六、不持戒者,名为犯五戒,杀、盗、犯他人妇、两舌、饮酒,亦有余戒,以犯便入县官,或弦死,或捶杖利刃所斫刺,或辜饥渴而终;或以得脱,从怨家得手死,或惊怖念罪忧死。

  “七、为近恶知识者,名为恶知识,已作恶便反坐。何以故?坐不离恶知识故,不觉善恶,不计恶知识恶,态不思恶知识恶。

  “八、为入里不时者,名为冥行,亦里有诤时行,亦里有县官长吏追捕不避,不如法行者,入里妄入他家舍中,妄见不可见,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说不可说,妄忧不可忧,妄索不可索。

  “九、为可避不避者,名为当避弊象、弊马、牛奔、车、蛇虺、坑井、水火、拔刀、醉人、恶人,亦余若干恶。如是为九因缘辈,人命未尽当坐是尽,慧人当识当避是因缘,以避乃得两福,一者得长寿,二以长寿乃得闻道好语言亦能行。

  诸比丘欢喜受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033

帖子

488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8
板凳
发表于 2021-10-22 20:5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arl104 于 2021-10-22 21:04 编辑

我不太同意人們為了刺激去玩一些高危活動,例如跳傘,parkou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137

帖子

54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0
地板
发表于 2021-10-22 21: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10-22 22:03 编辑


如婴儿年幼,无得自保,何况救他,需得其母辛勤喂养,不涉危难之中,待其身体健壮,福智双全,方可自护亦可护他。
===================
《净土十疑论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於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於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於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42

帖子

7000

积分

论坛元老

念佛、拜佛、成佛

Rank: 8Rank: 8

积分
7000
5#
发表于 2021-10-22 23:01:12 | 只看该作者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23:02:20 | 只看该作者
BodhiWYP 发表于 2021-10-22 23:01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 ...

赞,感谢师兄,我引入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7#
发表于 2021-10-28 09:54:54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法布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9 20:40 , Processed in 0.1464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