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2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果你完美,不可能见到别人不完美!

[复制链接]

1757

主题

359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8 13: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吉祥果:有人说自己觉得生命是完美的,完美到没有任何缺陷,然后又说别人割裂了生命,在执着,在演戏,入戏太深。我只是好奇,既然你自认为生命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陷,又是怎么发现的他人割裂了生命,在制造缺陷?因为真正认为生命完美的人,一定是清静观修到家的人,在这种人眼里,根本不存在自己和他人的分别,所谓同体大悲,也不存在善恶和净染的差别,同一性故。如果看到他人割裂,实话说还是自己割裂,看到他人缺憾,其实还是自性缺憾,所以,你能看到的东西恰恰证明你根本不承认生命完美,无论用多么华美的逻辑遮掩,都证明这是自我否定。你的上师教授清静观时,不断地告诉你要把一切观清静,当然你的上师也必须把他的弟子你也要观清静,但你的上师依然动不动批评你这种缺点那种缺点,似乎他根本没有把你观清静,这实际上明显逻辑不自洽,尽管上师们使用若干复杂的逻辑,来试图自洽这些矛盾,但实际上依然不能直接自洽。其实,清静观有清静观的视角,烦恼即菩提有烦恼即菩提的视角,批评你有批评你的视角,本来不需要用不同的因明前提,去彼此攻怼,也不需要自洽。但有些人乐此不疲,学了几天清静观,就坚信一切生命已经完美了,但只要别人和他的心态不一致,他就认为是他人不完美了,但他又怕别人说他这样自相矛盾不自洽,于是又巧言簧舌说他人的不完美其实也完美。这逻辑玩的,玩了一圈,还是试图证明自己完美,他人其实不完美,但又欲说还休。明明自己打脸,却以为在打别人脸。这自信也相当了得。我引用《陶庵梦忆》的话,可能刺激某些“清静观、完美观”的观修者了,因为我告诉大家“拼命表演完美”是虚伪的。他试图用清静观来教育我,但他明显不承认清静观,因为如你真观我清静,观我完美,则不需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842

帖子

7000

积分

论坛元老

念佛、拜佛、成佛

Rank: 8Rank: 8

积分
7000
沙发
发表于 2021-12-8 14:45:53 | 只看该作者
高端,不懂。但不妨碍,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548

帖子

326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60
板凳
发表于 2021-12-8 17:10: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念佛 于 2021-12-8 17:14 编辑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82

帖子

3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85
地板
发表于 2021-12-8 17:11: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随喜赞叹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6

帖子

26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26
5#
发表于 2021-12-8 17:3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嘿黑桃 于 2021-12-8 23:19 编辑
BodhiWYP 发表于 2021-12-8 14:45
高端,不懂。但不妨碍,赞叹。

鸡肋的赞叹..

下次赞叹前 搞清楚别人说了什么
再赞叹 比较稳妥..

不然你自己的思维方式 也难以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137

帖子

54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0
6#
发表于 2021-12-8 21:0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极乐花 于 2021-12-8 22:00 编辑



自贫见屋现贫,自富见屋现众生各随心业。同于一处。见各差别。
=================
尔时福力太子。随自胜福大威德力周行。施作利益福事。一日忽过贫人之舍。乃入其中。以彼太子福威力故。是舍忽有广大吉祥胜相出现。金宝财谷。周匝充盈。时彼贫人。见已惊怪欢喜。思念此如是事。昔所未有。由何所起。从何所来。岂非此人来我舍中是其威力之所致邪。又念我昔极受贫苦。今获胜利。一切丰盈。必由是人来此所致。使我舍中吉祥相现。此人大福。有大名称。宜应于彼尊重供养。由是尊奉。相续无间。太子于其贫人舍中。致诸富盛。令快乐已。乃至后时。遍流声誉。某甲舍中。昔甚贫匮。有一异人。来入其舍。彼威力故。是舍忽然吉祥相现。诸人闻已。于福力太子。咸生信重。俱共赞言。奇哉胜福。有大力能。又以太子福威力故。于彼方处。华树果树。开敷结实。时令不愆。遍洒甘雨。种子生成。而得滋茂。时诸人众。于福力太子。深生爱乐。俱来瞻仰。-----《福力太子因缘经》 节选




自业平坦,则见境平坦,自业荆棘,则见境荆棘。
===================
无福之人凡所居  草木青润成枯瘁-----《福力太子因缘经》
无福虽居平坦地  随处旋当荆棘生-------《福力太子因缘经》
福者所行之地。自然无其荆棘沙砾。住立平稳。-------《福力太子因缘经》





自有缺,则见佛色身有缺,非佛之过,乃自业过尔。自圆满,则见佛色身圆满。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若生垢恶不善心者。若有毁犯佛禁戒者。见像纯黑犹如炭人。
释子众中五百释子。见佛色身犹如炭人。
比丘众中有一千人。见佛色身如赤土人。
优婆塞众中有十六人。见佛色身如黑象脚。
优婆夷众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
如是四众各各异见。
比丘尼众中有比丘尼。见佛色身如白银色。
优婆夷众中有优婆夷。见佛色身如蓝染青色。




自业劣,则见食劣,自业妙,则见食妙。
=========================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

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若初生时。是诸天子及天女等。以自业因所熏习故。生三种念。一者自知从何处死。二者自知今此处生。三者知此生是何业果是何福报。以我彼处身命坏已。来生此间。又如是念。缘我有是三种业果三种业熟。得来生此。何者为三。所谓身善行口意善行。此等三业。果报熟故。身坏命终。来于此处。复作是念。愿我今于此处死已。当生人间。我于彼处。如是生已。还修身口及意善行。以身口意行善行故。身坏败已。还来此生。作是念已。即便思食。彼念食时。即于彼前。有众宝器。自然盛满。天须陀味。种种出生。若天子中。有胜上者。彼须陀味其色最白。若其天子。果报中者。彼须陀味其色即赤。若有天子。福德下者。彼须陀味其色现黑。时彼天子即以手取天须陀味。内于口中。彼须陀味。即入天口。即自渐渐融消变化。譬如酥及生酥掷置火中。即自融消。无有形影。如是如是。天须陀味。置于口中。自然消化。亦复如是。食须陀已。若其渴时。即于彼前。有天宝器。盛满天酒。福上中下。白赤黑色。略说如前。入口消化。融消亦尔。时彼天子。食饮讫已。而其身体。上下大小。如彼旧生诸天子天女等。 《起世经》




自业危难,则见境危难,自业安稳,则见境安稳。
===================
《大般涅槃经》:善男子,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报受。善男子,有二种人:一者、不定作定报,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在地狱受;二者、定作不定,应生受者回为现受,重报作轻,应地狱受人中轻受。如是二人,一愚二智,智者为轻,愚者令重。
善男子,譬如二人于王有罪,眷属多者其罪则轻,眷属少者应轻更重;愚智之人亦复如是,
智者善业多故重则轻受,愚者善业少故轻则重受。
善男子,譬如二人,一则肥壮,一则羸瘦,俱没深泥,肥壮能出,羸者则没。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服毒,一有咒力及阿伽陀,一者无有,有咒药者毒不能伤,其无咒药服时即死。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多饮浆,一火力势盛,一则微弱,火势多者则能消化,火势弱者则为其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为王所系,一有智慧,一则愚痴,其有智者则能得脱,愚痴之人无有脱期。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涉险路,一则有目,一则盲瞽,有目之人直过无患,盲者坠落堕深坑险。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共饮酒,一则多食,一则少食,其多食者饮则无患,其少食者饮则成患。
善男子,譬如二人俱敌怨阵,一则铠仗具足庄严,一则自身,其有仗者能破怨敌,其自身者不能自勉。
复有二人粪秽污衣,一觉寻浣,一觉不浣,其寻浣者衣则净洁,其不浣者垢秽日增。
复有二人俱共乘车,一有副轴,一无副轴,有副轴者随意而去,无副轴者则不移处。
复有二人俱行旷路,一有资粮,一则空往,有资粮者则得度险,其空往者则不能过。
复有二人为贼所劫,一有宝藏,一则无藏,有宝藏者心无忧戚,其无藏者心则愁恼。
愚智之人亦复如是,有善藏者重业轻受,无善藏者轻业重受。”




自业不净,则见境秽浊。自业清净,则见境清净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法性品第五
尔时,众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白佛言:“世尊,诸佛菩萨应游净土,娑婆世界是不清净,云何世尊出现此土?”
尔时,佛告光德天子:“诸佛如来所居之处无有秽土。”
于是,世尊即以神力现此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琉璃所成,无诸山陵堆阜荆蕀,处处宝聚香华软草,流泉浴池八功德水,七宝阶砌树木华果,咸说菩萨不退法轮,无有凡夫唯见十方诸大菩萨,不闻余音唯闻般若波罗蜜声,处处莲华大如车轮,青红赤白一一华中,皆有菩萨结跏趺坐,即见如来于大众中,为诸菩萨说甚深法,无量百千释梵护世,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所说无虚真实不二,如世尊说诸佛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名字甚为希有,况复书写、受持读诵、为他演说!”
▼▼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

《杂譬喻经》
龙升天喻

(一二)

有龙升天降于大雨。雨落天宫即成七宝。
雨落人中皆为润泽。
落饿鬼身上变成大火举身烧然。
俱是一雨而所堕变异也。此二事明众形无定质。随罪福之所感也







众生各随心业。同于一处。见各差别。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
============
《大方广如来不可思议境界经》:
以一切法犹如幻焰不坚牢故。譬如此会十佛世界微尘数等大菩萨众。皆共住此摩竭提国十二由旬。不相障碍。彼一一尘各受无数诸佛世界。或仰或覆。或相向背。或复傍住。或相涉入。而无障碍。亦复如是。如人梦中见于一处。有种种事。以非实故。而无所碍。是一切刹。靡不唯其心之所现。或见劫烧。或已烧尽。或风所成。或净或秽。或复无佛。皆由众生随自心业。见如是等种种不同。譬如饿鬼饥渴所逼。诣恒河所。或有见水。或有见灰脓血便痢。不净充满。众生亦尔。各各随业。见其佛土或净或秽。或佛在世。或入涅槃。或处道场。为众说法。或有闻说第一义谛。或复闻说赞叹施法。或见行住。或见坐食。或见身长世人一倍乃至七倍或一由旬。或百由旬。或千由旬。或见威光如日初出或如满月。或由业障值佛世尊久已灭度。或有不闻诸佛名字。如彼饿鬼。于恒河中。都不见水。但见种种杂秽之物。或见诸佛。各从本土。示现威德大菩萨形。来入此会或一刹中。众生唯见劫火所烧。或一刹中。众生充满咸共见佛。或见如来摄一切刹入一佛刹。以一佛刹入一切刹。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





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者。各随自业力故。同处一处,所见不同。
==========================
《摄大乘论释》卷4,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
“释曰。复为成立无有境义。故引余教及余道理。谓诸菩萨成四法等。相违识相智者。更相违反故名相违。相违者识名相违识。生此识因说名为相。了知此相唯内心变外义不成。故无有义说名为智。
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者。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
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
天见种种宝庄严地。
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一物实有为互相违。非一品类智生因性不应道理。云何于此一江河中。已有脓血屎尿充满。持刀杖人两岸防守。复有种种香洁舍宅。清净街衢众宝严地。清冷美水波浪湍洄。虚空定境。若许外物。都无实性。一切皆从内心变现。众事皆成。





以善根不同因缘故,虽在逝多林中,有不见如来诸大神变者,亦有见如来诸大神变者
=================================================
《华严经》:
如是等一切菩萨满逝多林,皆是如来威神之力。于时,上首诸大声闻──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离婆多、须菩提、阿(上少下免,音nou)楼驮、难陀、劫宾那、迦旃延、富楼那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如来境界、如来游戏、如来神变、如来尊胜、如来妙行、如来威德、如来住持、如来净刹,亦复不见不可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菩萨普入、菩萨普至、菩萨普诣、菩萨神变、菩萨游戏、菩萨眷属、菩萨方所、菩萨庄严师子座、菩萨宫殿、菩萨住处、菩萨所入三昧自在、菩萨观察、菩萨频申、菩萨勇猛、菩萨供养、菩萨受记、菩萨成熟、菩萨勇健、菩萨法身清净、菩萨智身圆满、菩萨愿身示现、菩萨色身成就、菩萨诸相具足清净、菩萨常光众色庄严、菩萨放大光网、菩萨起变化云、菩萨身遍十方、菩萨诸行圆满。如是等事,一切声闻诸大弟子皆悉不见。何以故?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自在善根故,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清净功德故,本不称叹诸佛世尊种种神变故,本不于生死流转之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本不令他住菩提心故,本不能令如来种性不断绝故,本不摄受诸众生故,本不劝他修习菩萨波罗蜜故,本在生死流转之时不劝众生求于最胜大智眼故,本不修习生一切智诸善根故,本不成就如来出世诸善根故,本不得严净佛刹神通智故,本不得诸菩萨眼所知境故,本不求超出世间不共菩提诸善根故,本不发一切菩萨诸大愿故,本不从如来加被之所生故,本不知诸法如幻、菩萨如梦故,本不得诸大菩萨广大欢喜故。如是皆是普贤菩萨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缘,诸大声闻不能见、不能知、不能闻、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别;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诸大神变。




虽同在一处,各随其业所见不同。
===================
《华严经》:
譬如夜叉宫殿与人宫殿,同在一处而不相杂,各随其业所见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23

帖子

13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9
7#
发表于 2021-12-9 13:46: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切唯心造。内境界完美,所观一切外境都该完美,反之如果看谁都是问题,那一定是自己的内境出了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0

帖子

12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28
8#
发表于 2021-12-9 14:24: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什么叫一切唯心造呢?其实唯识学讲这个心的作用,就是想象力。你经常生起布施的想象,你来生是富贵;别人刺激你的时候,你经常产生一种退让、慈悲、包容的想象,我保证你来生特别庄严。  应该这样讲,你前生打了很多的想象、很多的妄想,把你现在创造出来。如果你要知道你前生都打什么妄想,你看看你现在这副德性你就知道了。你福报很大,就是你产生布施的想象多。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来生是一个什么相貌,你看看你今生大部分是打什么想象,你遇到人事的时候你习惯性用什么想象,你大概知道你来生怎么回事了呗。——净界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8

帖子

28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7
9#
发表于 2021-12-9 16:27:16 | 只看该作者
BodhiWYP 发表于 2021-12-8 14:45
高端,不懂。但不妨碍,赞叹。

一样……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祥果

GMT+8, 2022-8-19 20:45 , Processed in 0.1483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